Audio Note DAC One 1x Signature 外置解码器测评报告
Soomal 于 2016.01.04 00:34:40 | 源自:www.soomal.com | 版权:原创 | 平均/总评分:07.88/197
客观测试、主观听感
  • 按照惯例,我们对Audio Note DAC One的Lineout进行客观指标测试,测试在无负载情况下完成,这样测试可以排除负载带来的失真干扰,精确分析音源系统本身的信号品质。DAC One的Lineout输出电平为3Vrms[在数字端做-7dB的衰减测试]。测试音源使用乐之邦Monitor 06 MX的同轴输出。

    测试项目 44.1 48
    频响,dB: +0.73,-5.68 +0.59,-4.37
    噪声水平, dB (A): -95.9 -98.8
    动态范围, dB (A): 95.0 99.1
    总谐波失真, %: 0.329 0.329
    互调失真, %: 0.301 0.303
    立体声分离度, dB: -83.1 -83.1

    这组成绩如果对比以往我们常做的音频产品测试,让人大吃一惊,失真度实在是太高了。从RMAA的测试图表来看,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小毛刺,但从它的硬件架构来说,用一个真空管做电压输出放大,和巨大的输出电容,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而我们再来看看频率扫描的结果以及频率响应的频谱。

    在频率扫描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问题。第一,无论采样率是44.1kHz、48kHz还是96kHz,其实看到并没有非常多严重谐波的出现,但只有一条主要的谐波存在。这是NOS在高频部分的量化噪声所致,这就是不升频过采样的弊端。不过,AudioNote做了一个大胆的处理,我们看到在RMAA的频响测试中,它在14-15kHz的地方衰减大概在-4dB,而在20kHz附近衰减最多达到接近6dB。虽然我们看到高频有很多小毛刺,但它做了非常大的衰减。

    第二个问题是CirrusLogic CS8414这颗数字卡的问题,从44.1kHz的频率扫描可以看到在主信号两侧有很多不规则的噪声阴影,这个特征和乐之邦Monitor 06 MX等一代产品的问题特征一致,而在48kHz、96kHz下都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后来得知06 MX等一代产品的问题因为信号锁相的问题,那么也许CS8414这块数字卡对44.1kHz的接收存在一点问题。这里也顺便谈一下,在44.1kHz这样的问题下,它的中频和低频会相对偏糊一些,如果使用高级的播放器软件做44.1kHz到48kHz的SRC,都可以感受到相应的变化。

    主观听感

    原本我们打算使用手中Holo Audio的霸王龙解码器作为参考,因为它是一台PCM1704 DAC芯片,NOS工作方式的解码器,不过初听Audio Note DAC One你就会发现其实不需要什么解码器作参考,因为它的声音风格浓郁,颇有特色,与目前在售的常听到的音源风格差别很大,那么它的表现如何,魅力何在呢?我们使用漫步者S1000、E-MU PM5和绅士宝6620+威发new180[新德克A600功放]作为音箱系统参考,使用HP11耳放、猛犸象耳放配合HD800、AKG K701、HiFiMAN HE560作为耳机参考。

    整体风格:Audio Note DAC One的客观测试失真指标那么高,推测大多原因来自于“花生管”,因为NOS配合运放做电压放大输出的指标也是不错的。DAC One的声音风格极为柔和,高频顺滑舒展,极高频相对偏暗但内敛而柔软。中频表现的非常温暖柔和,中低频开始格外浓郁,量感相对偏多,但声音表现的从容,温和,非常柔软而又有缓慢的弹性。在当今声卡和解码器中,可以做出格外温暖风格的当属乐之邦,而这台DAC One的风格和口味要比MD30、06MX更重。声音柔和、甜美到这样的程度,我们可以承认这是有那么一点“模拟味”了。

    高频表现:Audio Note DAC One的高频已经做了相对大幅度的衰减,这个衰减从10kHz就开始,与我们常见的设备大大不同,它的大幅度衰减避免了高频失真带来不适的听感,当然与现代设备相比也大大损失了解析力和明亮度。不过,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设备中,更加偏向老派风格设备坚持的声音风格。例如,我手中的一台先锋DAT-D07就是这种极为柔软的风格,但同时代的索尼、JVC[Victor]都已经开始走高解析大动态风格。

    DAC One的高频非常擅长表现各类弦乐,例如小提琴、吉他甚至民乐,它的瞬态表现沉稳,有不错的后延瞬态细节,这是NOS的特色所在,不过随便找一块现代的声卡,你就会感觉到那些设备会提供明显更好的高频的空气感。但DAC One高频的甜美、顺滑和柔和风格,是我印象里解码器,甚至胆机、胆前级等不所有的[当然,没玩过什么高档胆前级]。第一次试听,DAC One恰好选了一张不太听的口琴的CD[黑口琴],它的柔和感原本让我以为是这张录音本身就是如此,之后才发现是音源的高频实在是太软了。

    而如此柔软的高频竟然也可以表现一些拨弦乐器的爆发力,例如中国民乐的琵琶、古筝等,它的声音不那么犀利,却明显多了几分温和的润色,这个润色确实是非常明显的,耐听度极好。

    与现代音源相比,它的高频动态和解析力都要明显偏弱了一些,毕竟声音是很软的风格。但它的瞬态细节表现和瞬态的真实感却很好的发挥了NOS的特色,声音柔和而不松垮,瞬态速度偏慢,但却不死板。不要以为现在新型的DAC和数字滤波器可以把方波做到理想状态就有了“模拟味”,最典型的反例就是Wolfson WM8740和8741,它们早就可以把象征瞬态的方波前延做到非常理想,但听感是无比的呆板,NOS的优势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明显。

    中频表现:DAC One的中频比较柔和,如果搭配耳机时可能略显中频有些过软,比较明显的是搭配HE560.而在HD800上就不错。但在S1000和我们的土炮上表现,中频都非常迷人,这也是重口味的表现。《民歌蔡琴》一张CD最近在不少音源上听过,如果在现代中性的音源上去听,甚至06 MX上去听,配合5寸或6.5寸的低音,你都很难感受到所谓蔡琴的“中音准”,只是感叹当年的老录音其实不过尔尔。当然,如果用一个12寸全频带听,味道自然不同。

    但配合DAC One,即便配合S1000或者说唯独配合S1000表现出极为厚实、温暖、扎实又不失细腻的人声,我们在R1900TV开始就发现这套数字功放和它偏重中频的风格似乎非常适合搭配重口味音源[我在家里搭配过DAT和黑胶,确实非常好]。而DAC One的中频要比06 MX柔和一些,而厚度也要强不少,与MD30相比,它的中高频部分要稍暗,结像会稍靠后一些,没有MD30立体,但瞬态表现自如从容。中低频相对偏多的量感和明显偏慢的瞬态,让人声表现格外亲切。这在表现成熟女声时更为擅长,而年轻女声也会表现的比较甜美。而《民歌蔡琴》也要比以往印象中HiFi、温暖了很多。是不是“中音准”不好说,但人声表现的如此“好听”的确是这款解码器一大特点。

    在表现小编制的室内乐时,DAC One也基本可以做到比较从容,大提琴的中频被得到了修饰和加强,味道相对浓郁。而钢琴则表现的明显柔和,稍微缺乏一些力度。但NOS可以带来钢琴非常真实的榔头敲击琴弦的敲击感瞬态。如果你喜欢大动态和解析力,DAC One还是稍偏差了一些。而在大编制交响乐中,DAC One的瞬态显得有些过慢了,层次稍显混乱,相对最不适合。

    低频表现:DAC One的低频非常浓郁,下潜深度和控制力对于高端解码器来说不算特别出色,它的特色还在于中低频到低频部分非常浓厚的量感和松软的风格。这种风格应付一些大鼓、定音鼓并不是问题,但是对连续的大声压低频恐怕会比较难听,例如一些流行乐的舞曲。不得不再谈一些,DAC One的低频配合漫步者S1000的听感非常棒,这只音箱本身声音相对偏中性多一些,当然低频的功率因为非常充足有很好控制力。DAC One和S1000的配合正好做了中和,低频的动态比较吓人。

    在低频部分要强调一下“模拟味”和NOS,这是个人体会最能说明“模拟味”和NOS优势的地方。NOS的低频相对速度较慢,例如和Chord HUGO比,但声音会比较扎实,尤其在打击乐中没有硬的棱角,这对于低频尤其是敲击声的瞬态的真实感非常重要。举个例子,你可以用手敲门和敲桌子,这种低频或偏中频的声音细节很容易记忆。但用数字录音的门声、虽然可以做到很多方面的细节比你耳朵听到的还多,但一听就是假的。而NOS和黑胶唱片,在这方面可以做到明显更为逼真。所以,解析力好并不代表逼真。当然解析力好也是优点,不是缺点。

    总结

    Audio Note DAC One解码器不知道在2001年上市时价格有多少,对于那个年代大多还在玩创新SoundBlaster Live!的PC HiFi来说,这台机器万元级或者两万元级也不算太高价位?而与2005-2010年前后,Apogee之类的万元级DAC相比,DAC One的表现肯定也远在它们之上。近年来数字技术与DAC技术高速发展,音频产品的音质其实有了很大的进步。Audio Note DAC One可以作为一款复古收藏心态购买的产品,8000-10000元的价格应该比同等价位的CD机更为超值。它温暖柔和的风格,浓郁的中频和中低频,整体松弛稳又不松垮的声音[相对,大动态时还是显得有些松垮]是非常难得的体验,也是复古听感中非常讨人喜欢的一类,是极为厚重温暖顺滑的暖声风格。这比我们推崇的乐之邦的味道还要更重口味。

    正如前文所说,即便在2000年,Audio Note DAC One也是那个变革时代的守旧者,与我们今天以复古怀旧的心态去欣赏这种温和的暖声不同,那个时代大家可能更愿接受新技术带来的大动态和解析力。对于音响产品来说,客观测试固然重要,但主观经验才是帮助改进客观技术的核心价值力量。技术不能让产品做到十全十美,然而不同声音风格的抉择会选择哪个方向?对于这个原本小众的市场来说是一个挺有趣又更尖端的话题。我们有机会会进一步展开,并且是带有客观测试指标的展开。目前方法正在实验中……

    请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223.074.044.***
    223.074.044.***
    发表于2023.10.03 08:44:27
    87
    113.252.217.***
    113.252.217.***
    发表于2021.12.13 08:48:00
    86
    117.136.046.***
    117.136.046.***
    发表于2021.10.02 16:46:09
    85
    014.215.176.***
    014.215.176.***
    发表于2020.06.27 21:29:01
    84
    014.215.176.***
    014.215.176.***
    发表于2020.06.27 21:28:24
    83
    182.150.058.***
    182.150.058.***
    发表于2018.08.30 09:21:17
    81
    113.069.073.***
    113.069.073.***
    发表于2017.02.23 18:14:49
    80
    220.173.141.***
    220.173.141.***
    发表于2016.10.15 12:13:58
    79
    119.130.190.***
    119.130.190.***
    发表于2016.02.02 13:24:06
    77
    116.023.245.***
    116.023.245.***
    发表于2016.02.02 13:20:26
    76
    125.227.009.***
    125.227.009.***
    发表于2016.01.17 01:30:53
    75
    121.229.***.***
    121.229.***.***
    74
    183.129.***.***
    183.129.***.***
    hifi是高保真,这种指标高保真个屁(⊙o⊙)哦,现在技术进步大,指标不高也有好处,听起来不累,,,,
    此帖使用COOLPAD 5892提交
    发表于2016.01.07 11:30:00
    72
    Audio Note认为目前其他数码产品DA转换部分广泛使用的高倍数超取样(higher over sampling),噪声整形(noise shaping),时钟重整(re-clocking)或降低jitter (jitter reduction)等的对音乐码流的处理, 均在时域上极大的破坏了非常严格的音乐重播要求。Audio Note认为不管以上这些广泛使用的数字滤波技术理论上说得怎么漂亮,它都不可避免的破坏了音乐本身的“时域-频域-幅值”的联系。 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做会有超高频杂讯”, 没错 所有的滤波线路都会滤除一些可听频率内的讯息 除了滤除杂讯外。就像喝葡萄酒的 有人讲究无过滤,数码相机也有人把AA filter除去,这都是要保留最原始的 最完整的味道。

    发表于2016.01.07 08:56:50
    71
    03
    发表于2016.01.06 20:53:58
    70
    这才是莫名躺枪,这块板子看起来也不是很复杂,就是做做试验,这哪里算得上是盗版
    发表于2016.01.06 17:09:23
    69
    提示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1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回复
    验证码
    719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表情
    正文